写意——龚静读画(摘录)
* 林风眠的画,如私语如感叹如心的悸动,感觉他的大部分作品似乎总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、一种飘渺的相思、一份沉沉的既然。孤寂的生活提炼出林风眠作品的纯粹,仿佛李商隐的诗,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”,美丽似乎触手可及,但却是缥缈悠远,如“庄生晓梦迷蝴蝶”。
* 《白衣仕女》,恰如“蜡照半笼金翡翠,麝熏微度绣芙蓉”。
* 所有的哀愁和痛苦,都在“有意味的形式”中得到了舒展。此时的创作,更像是一个人的修行,静寂中灵魂犹如莲花,纯粹,犹如飞天,自在与精神的领空。
* 林风眠的气质如他画笔下的白鹜,淡淡水墨,轻灵地展翅于芦苇间,提足振翅漫步觅食,总是优雅,艰辛都隐没于湖水深处。
* “点睛”是顾恺之的传奇,而顾恺之的线条使他的传奇绵延不绝,他的“春蚕吐丝描”,是谈中国画一定要说的早期华彩。
* 她们的生活片段一一在流利婉转的线条和适度的敷彩中呈现。
* 线条的气息迸裂了题材的约束,如风之猎猎,挡也挡不住。
* 春水满四泽,夏云多奇峰。秋月扬明辉,冬岭秀寒松
* 顾恺之仿佛他手下那些线条,妙曼而细劲,柔软绵延,如春云,亦如秋阳,总是怡然。他的线条蜿蜒于隋代的展子虔,唐代的阎立本、吴道子,乃至宋代的李公麟......
* 顾闳中的笔错落有致地控制着这样一个欢闹奢华的场面...... 夜宴的遗韵,倒是现代人回首的明月春花。
* 士人们将自由自在的人生理想具体化在了山水间一舟一杖的渔樵上,那种笑忘江湖,唯粗茶淡饭,呼吸山水晨曦的生活,仿佛古曲中轻灵悠远的慢板,一个一个音,送出去,渺渺,仿佛山间一叶,不知飘向何处。
* 一叶小小的舟,如一勾菱角,翘起了欢笑。
* 写意的潇洒并不能遮蔽工笔的优雅光泽,在花竹禽鱼间,格物的精神和借物抒情的诗意好比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
* 这种鲜活是齐白石的童心、他的对日常生活的欢喜心、他对书画生涯的一种平常心。
* 生命的饱满,是一定会怒放的。
* 中国画中的“留白”,以虚空传递丰盈,于不着一字中表达着不尽的风流。书法里的飞白、园林中的漏窗月洞门,以及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这样的诗句,无不传达出中国艺术的一种空灵精神,正可谓“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”。
* 亭下不逢人,夕阳澹秋影
* 老子说“见素抱朴”,所谓绚烂归于平淡,好的艺术真是不需要多费口舌,其韵味“穷元妙于意表,合神变乎天机”,这韵味化为中国艺术生生不息的元气,沉淀于我们的血脉,融入我们的审美底蕴,仰观宇宙天地,俯视人间性灵,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。
* 心意微澜,天色如水。
* 拱廊和街道一如既往地喧嚣着,正如它一如既往的沉默。
* 维米尔的绘画技巧将这些温暖的场景再现给后世,就仿佛把17世纪散发着甘菊和薰衣草香的日常气息收藏了起来,可以随时体味。
* 从格子窗里漫进来的光线,喜悦而悄然地摩挲着生活里的桌子和面包。我们的生活,也可以像维米尔的画那样静美。
* “有多少诗人把流逝的时间镀了金!”(济慈)
* 金盔上的花纹,卷起的正是金戈铁马的漫天黄沙。
* 古典的美是这样的,均衡、和谐、舒缓,不热气腾腾,但温情脉脉。
* 蓝色的雾。雪的旷野。
淡淡柠檬般的月色。
快乐的心还带点苦涩
从往事里,我有想起些什么
——叶赛宁
* 感觉夏加尔的画,有一种欢乐糅合了腼腆、天真交融了明白的气质,是那种性情温良,不失童心的人所拥有的气质。
* 现实和幻觉贴合的眼睛,在混沌幻想里漂移。
* 杜尚真正地完全放下,真正地践行身心自如的人生准则。
* 抽象并不是具象的前台,而只是属于自己。
* 看蒙德里安的画,有一种雨后踏行石板街得感觉,是简净的。线条交叉的愉悦,如同小蝌蚪水中游弋的姿态,它是美的、和谐的。
* 东山魁夷的画总是那样优美、安宁、透明,如果有一丝风,那些画面上的湖水也会起涟漪,而树叶的飘动如古琴的一个泛音,手指一触即放得轻灵。
* 脂粉干了,灯火熄了,卖豆豉的铺子关门了,累了的女人要睡了,可是明天一样烦热。浮世总是喧嚣,浮世也总是热心热肺,露水也好,梦幻也罢,浮世的事情就是人生。
* 弗里达仿佛墨西哥大地的仙人掌,在干涸中涨满浑厚的绿意,开出带刺的鲜花。
*......
大地在窗外睡眠,
窗内的人心,
遥领着世界深秘的回音。
——宗白华
评论